别再抱怨市场环境不好了,2025年的中国金融市场,线号,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。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住股市,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,这次印发的方案就是具体实施步骤。官方措辞比较正式,很多人可能没耐心看,下面我就用通俗的话给大家解释下里面的内容。
这两年经济情况不太好,大多数人应该都有体会。特别是近期特朗普上台,他的激进政策给中国外贸出口带来很大不确定性。所以国家得稳住“定海神针”,也就是内需。稳住内需,关键要稳住消费和生产。而消费和生产有个共同连接点,就是长期资金市场,也就是股市。所以,提振股市是今年的一个关键着力点。
那怎么提振股市呢?最好的办法是往股市里注入资金。股票市场遵循供求关系,买股票的钱多了,股价自然就会上涨。那这些钱从哪儿来呢?这就涉及今天要说的方案了。
第一个资产金额来源是保险基金。从2025年开始,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新增保费的30%将用于投资A股。这会有多少钱呢?先看这张图,中国前五大保险公司,保费投向股票的占比中位数大概只有7%左右,说明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偏低。保险公司收了保费,肯定也想让钱增值,只是以前每年都要考核。
这次方案明确,以后考核长期业绩,降低短期业绩考核比重。这样一来,保险公司领导就敢把资金投入股市,更关注长期收益。2024年五大保险公司保费是2.84万亿,如果按最高30%计算,一年就有7000亿资金流入股市。保险资金属于长期资本,很有耐心,就像推销保险时,动不动就给你算20年、30年后的收益。而股市最缺的就是这种能压仓底的长期资金。
第二个资产金额来源是公募基金。方案明确,公募基金未来3年持有A股的市值每年增长10%。目前能看到的最低数据是2024年第三季度的,中国有公募基金12132只,净资产总值是31.95万亿,其中股票资产为70367.17亿元。每年增长10%,再加上每年基金资产的增长率,大概每年投向股票市场的资金有7000到8000亿。
第三个资产金额来源是银行理财。大家可能不买股票,但应该买过银行打理财产的产品。到2024年末,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是29.95万亿,不过其中28.66万亿都是低风险打理财产的产品。这次方案允许银行打理财产的产品投资股票市场的定向增发,定向增发能享受新增股票8折优惠,对银行打理财产的产品来说,风险不算太大。咱们暂且按10%的资金进入股市,这样也有3000亿左右的资金。
其他方面,像养老金、社保基金、企业年金等的优化,咱们暂且预估有2000亿。把2025年前边提到的入市资金加起来,预估有1.9到2万亿新增到股市里。按照目前A股市值96万亿计算,单是这个方案涉及的资金就占比2%左右。别看这2%看起来不起眼,但它能给2025年股市定个基调,大概率不会下跌,就看是横盘还是上涨多少的问题。
我想说,这个利好消息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,不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投入股市。而是按照规划好的路线,一步一步实施。一天或者一周的股价走势,不能反映出这个政策的效果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买股票就是买趋势。要是你炒短线,上面这一些内容对你意义不大。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上班族,购买指数ETF基金,分享大盘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,是较为贴切的选择。当然,前提是你认同方案内容,对未来股市走向有基本的判断。要是你非要亲自炒股,那就去买一些蓝筹股,或者长期稳定分红的股票。
因为不管哪种类型的资金,大前提都是安全。所以这些长期资金会选择相对更安全的股票,这类股票市值较大,股价正常情况下不会剧烈波动。长期资金进入会让大盘更稳,而游资会更专注中小盘股,带来更动。这样一来,短线和长期投资者都有了各自的操作空间,也算是相得益彰。就连全球最大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CEO都说要卖美国科技股,买中国资产,你还在犹豫吗?